(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请问暑假期间临海是否有社会实践项目可以参与?”
“临海已经上线了‘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请您打开‘浙里办’App,搜索应用并申领实践码,7大类型1.2万余个实践岗位供您选择……”
根据团临海市委的回复,杭州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杨海苑在“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上,找到了满意的会计岗位实践工作。“就像网购一样,我只需在平台上选择感兴趣的实践类型及时间,系统就会自动推荐符合需求的实践岗位,高效又方便!”
数字化改革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迭代深化,是浙江为推动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2022年,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台州市人社局建设“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集成50个部门、63个镇街社区和500多家企业的实践岗位1.2万余个,打造从岗位对接、职业成长、政策激励到引才就业的社会实践全链条,夯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引才留才基础,有效解决学生社会实践缺少规范统一平台、成果运用不足、精准就业“两张皮”等难题。在浙江省发改委数字社会双月路演中评价得分全场第一,入选全省第八批数字社会案例集,并获评浙江省人社系统“最佳应用”。
“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上架仅3个月,访问量达17万人次,已有3500余名青年学生与企业签订意向协议,好评率达99.7%。
“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还建立了多维度数据分析系统,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创新生成青年学生实践码。“一人一码”,将个人实践意愿与岗位信息通过先进算法进行匹配排序,变“学生找实践”为“学生与岗位双向互动”,为学生精准推送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岗位,让学生享受“网购”般的实践体验。
台州学院团委书记夏文杰说:“以前一些学生的暑期实践,因为找不到渠道,成为走过场的‘盖章作业’,今年通过‘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我们构建了校地合作的新通道,学生可以在线上选择心仪的实践岗位。”
为提升青年人才招引质效,临海迭代青年学生实践流程,建设社会实践、实践银行、职业成长3大类12个应用子场景,动态采集、综合分析学生回岗就业意愿、实践岗位评价、企业实践评定等信息,构建学生职业成长档案。同时建立由39名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就业导师团队,为青年学生定制体系化辅导大纲,帮助提高人岗适配度。台州汇林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慧琳就是导师之一,目前已有15名高校毕业生入职她的公司。
团临海市委书记朱晴雯介绍,在调研中发现,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对评价较高的用工单位,在下一次实践或就业时,会倾向于选择该单位。为此,“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将就业帮扶端口前移,通过数据分析,动态掌握学生专业、企业需求、实践经历全过程,并设计导师帮带、岗前培训、技能课堂等功能,构建学生职业成长档案,通过多次社会实践培养就业感情,构建“全链式”的就业闭环体系。企业通过实践了解学生,提前掌握人才信息,精准安排岗位,避免了就业后磨合期内反复换岗、频繁跳槽等问题。通过多次实践,实现专业匹配度高、就业精准率高、社会就业质量高的目标。
根据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要求,改革不仅是数字技术层面上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政策与制度的重塑。为确保学生社会实践实效,临海在全国首创《大学生社会实践积分制管理办法(暂行)》,以社会实践积分为依据,配套出台《临海市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积分政策二十条》,涵盖实践交通补贴、实践意外人身保险、人才公寓等20项政策,相关改革思路获得省市多方肯定;此外,临海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以量化形式将学生社会实践结果与政策激励关联挂钩,进一步释放大学生政策红利。
临海市委副书记陈荣世介绍:“我们通过学生社会实践积分和激励办法,让广大学生对临海的引才留才政策更有感,从而吸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在临海安家落户。”
据悉,“浙里实践”数字化应用日活人数最高已突破1200余人次,在应用全省推广与留才政策出台双重效应叠加下,今年已吸引超1.7万名大学生来临海创新创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通讯员 谢鹏翔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