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_全球快播报

2023-05-05 11:24: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林升栋、李丹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资料图片)

面对地区冲突、科技革命、全球化发展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与世界沟通交流,增强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具有世界元素特质的数字文化贸易,提升文化价值,有助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国游戏出海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代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全新窗口,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

中国故事的叙事挑战

西方世界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有意曲解中国形象,鼓吹“中国威胁论”,通过污名化报道,刻意歪曲事实并制造中国的刻板印象和错误形象。隐匿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主导下的文明冲突和帝国主义思维,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遮掩、弱化中国声音与话语。

中国与西方国家处在不同文明的话语体系与文化逻辑之中,长期以来缺乏文化共识与对话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化,由于传受双方的信息解码规范与所处语境并不相同,因此在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加之中华文明对外部世界而言自带神秘光环,根据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本就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信息存在于物质环境之中且内化在个人社会共识之内,而非简单附着于文字表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叙事风格给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不少挑战。在国际传播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惯性,我国的外宣思路带有较强的内宣风格,对“内外有别”重视不足。为了让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内嵌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输出的内容通常简化为简单的审美符号而非观念符号,并通过典型的传统中国元素不断加强“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也让国外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单一且流于表面的印象,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当今国际传播体系中,要在“西强我弱”的现实格局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仍需不懈努力。

游戏传播助力主体范式国际传播

信息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垂直化、机构化、权威化的传统国际传播声音逐渐被平台化的媒体信息所淹没,国际交流不再仅仅依靠新闻媒体机构,更多的是通过全球性的社交平台寻求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游戏作为“娱乐”“竞技”的一支,代表着一种无关盈利的休闲活动,自然与具有强目的性的新闻、宣传片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理论中,对游戏给予玩家的主体性感受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游戏这种行为体验虽然比较浅层,面临较少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道德约束和价值选择,但强调了个体进行自我取悦的过程,这种愉悦的体验较少受到社会现实的干扰,个体通过相同的娱乐偏好以游戏为中介,形成了纯粹的游戏文化群体。

鉴于游戏的这一特质,我国走向海外的几款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莉莉丝公司出品的《万国觉醒》将游戏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战场,玩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军队进行战争,缔造文明。这种设定不仅给予各国玩家文化归属感,也给了他们了解其他国家文明的机会。《原神》以世界文明为背景,架构了七大国度的“提特瓦”大陆,为海内外玩家理解中国语境下的不同文化提供了共享的场景基础。想要理解高语境文化内容,需要观念和行为的长期积累,但同一游戏语境在短时期内为玩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理解基础,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间的分享、参与和体验,有助于国际传播的双向互动。

因此,游戏这种传播模式在满足休闲放松的娱乐过程中,将文明故事“去意识形态化”,而且以玩家为中心、共享游戏文化的特征,与如今国际传播策略由“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转向不谋而合。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对外宣传策略已经从“向世界说明中国”到“讲好中国故事”,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游戏传播这种行为弥补了单向度外宣传播的说明性框架的弊端。这种个体的游戏自主行为,扩大了多元主体沉浸式的场景参与,打破他国叙事下的刻板印象,与其他传播媒介实现优势互补,开拓新的话语场域,促进了国际传播的多通路发展。

善于运用世界元素

在出海的过程中,游戏中的文化努力也经历了由简单的符号拿来主义,走向深度文明交流的过程。对文化符号的化用是游戏产业进行在地化的常用策略,玩家借由游戏文化场域中从现实取材的虚拟风景、节日活动,沉浸式参与各种文明,在娱乐休闲中找到自我文明归属感,而且能够体验文明差异带来的火花碰撞。例如,在日本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游戏设计,并不局限在传统的“二次元”日式元素中,而是取材于《源氏物语》,更能体现物哀思想下的日式美学。

对不同文化纵深度的挖掘建构,不仅使得玩家看到了中国对于他国文化的尊重,其内嵌的中国精神的叙事也客观呈现了自身文化语境下的他国文化解读,展现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观。如在中国游戏制作中,以西欧为背景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念,蕴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润物无声的价值解读也正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用世界元素讲中国故事,不仅要坚持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态度,对世界元素给予还原与尊重,同时要以包容性、对话性为基本原则,依托中华文明,表达中国态度,才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共生发展,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在人类文明已经深度融合的今天,唯有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唯有相互借鉴才能彼此成就。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体,它通过传承和延续体现民族性,也通过开放和吸收体现着世界性。中华文明正是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获得了不竭的成长动力,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共情

国家对这种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文化出海模式的支持,也是对游戏产品助力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认可。中国游戏作为世界范围内新的中国文化符号,用更具叙事深度的文化内核,打破了西方视野下中国文化符号的“拿来主义”,也在尊重世界各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达到由形及意的文化叙事,实现文化共情,深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固守本真”和“多文化风格”是实现中国文化认同和海外玩家归属感的关键。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不仅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的视觉上的文化冲击,同时也能与国际传播的文化共情转向相互呼应。以游戏故事情节为叙事背景,以人类共通情感为价值起点,构建开放交流的意义空间,有助于引起对话沟通与情感共振,倡导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见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进程中,诉诸共通情感、促进文化共情、运用世界元素,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说理研究”(22BXW 034)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