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甘元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宝光)
这个暑期,最令00后青年唐鑫坤感到开心的就是接力完成了对贵州梯子岩孩子们的承诺:每年暑期都来看看他们。
他是长安大学春晖行动协会的一员。今年7月他作为支教队长带领14名队员到1300多公里外的贵州梯子岩。
至于为何选择梯子岩,还得从一名长安学子的春晖情结说起。
2015年9月,来自贵州省凤冈县土溪镇鱼泉村梯子岩组的卢晓峰第一次走出家乡,来到长安大学求学。当时,受团贵州省委发起的春晖行动号召,组建了长安大学第一支到梯子岩的支教队,在团凤冈县委的牵线搭桥下,这座西南小城与古都西安连接起来。与梯子岩的支教约定,长安大学春晖行动协会坚持了8年。
从西安到梯子岩并不容易。7月8日,支教队员从西安出发一路倒腾高铁、客车,经过多番辗转,次日傍晚才抵达目的地。
刚一落脚,梯子岩组所在的鱼泉村就送来了米肉油等生活物资,在村委会的协调下,支教队员把支部活动室收拾出来当做教室,外出打工的村民也主动将自家空闲的房子让出来用于队员住宿。国防教育课、消防“坝坝课”、非遗课堂、田野思政课、科学实验课……两周时间,支教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兴趣课程。
为了给孩子们讲好课,负责讲解趣味党史的席欣慧还将当地的梯子岩红色精神与课程内容相结合。2005年,村民凭着一根根钢钎、一把把锄头,历时1000多个日夜,终于在梯子岩悬崖上凿通1公里多长的公路。梯子岩人不等、不靠、不要,变苦熬为苦干,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齐心协力,求强图变”的梯子岩精神。
“梯子岩的‘天路’,是梯子岩的村民们自己扛着铁锹,背着竹篓,餐风饮露,在原本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冒着生命危险凿出来的希望之路。正是因为有这条路,才能让我们将梯子岩作为一个长期助学点,为当地孩子提供教育上的帮助。”席欣慧说。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