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喘口气”再走又何妨

2023-08-23 16:11:4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从小学到中学,从本科到硕士、博士,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和高校扩招,这一阶梯式流程成了教育路径的标准范本,家长们也多以自己的孩子能“本硕连读”或“直博”为傲。如今,新兴的行业和知识领域日新月异,以往流行的“一口气把书读完”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人才扎堆儿、知识脱节、社会经验不足等挑战。求学之路,是“一口气读完”,还是“喘口气再读”,成了摆在年轻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和许多今天正在纠结的年轻人一样,笔者在本科阶段也曾左右摇摆,不知是该毕业后先工作,还是毕业前抓紧时间准备硕士申请。我的父母是“一口气把书读完再找工作”的坚定支持者,老一辈人大多笃信:人在年轻、状态好的时候,就应该心无旁骛地学习知识和冲击高学历,之后再“进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彼时的我却认为,无论直接读硕士还是先找工作,都有各自不可比拟的优势:继续在象牙塔里深造,可以保持学习习惯和学生状态的连续性;先工作则可以利用不同的环境重新定位自己,开阔视野,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读研方向。

幸运的是,举棋不定之间,我得到了一份前景和条件都很合适的工作邀约,因此本科毕业后,进入职场。此后的几年中,我在一系列工作岗位上,收获了校园生活里无法获得的经验与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继续读书深造的愿望不断召唤着我。因此在申请季开始的前一年,我决定裸辞,正式备考。

那段时间,我的人生第一次拥有了不需要按部就班上学,也不需要每日打卡上班的自由。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读书、写作、四处游历、旁听各类学术讲座,借着自媒体刚刚起步的东风,我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做学社、尝试创业。而这些经历,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我的硕士申请。大量的阅读、写作,广泛地涉猎不同学术领域的知识,帮助我提前适应了即将到来的学术生活,而做自媒体、做学社、创业的经历也进一步丰富了我的个人背景,在申请时还成了我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加分项。

经过一年多的申请准备,我很幸运地被一所常春藤大学录取。和身边众多本科毕业直接去读硕士的同学相比,我是一个比他们年长四五岁的“社会人”,我有更多的人生故事与他们分享,有更多的经验和他们共勉,也因此收获了很多优秀的好朋友。

如今回看,硕士毕业已然8年了。回国后的几份工作中,帮助我敲开大门得到面试机会的,正是多元化的经历和看起来有些亮点的求学过往。

学业与事业,是一个人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体两面。在求学上,无论是“一口气读完”,还是“喘口气再读”,都没有对错可言,但终究要立足现实,结合专业情况、家庭状况和个人意愿来决定。

以个人拙见,对很多学生来说,“一气呵成”“一鼓作气”的日子似乎过得太多了,反倒停下来“喘口气”的机会并不多。但就像讲相声、玩说唱一样,如果总是一刻不停歇,完全不留“气口”,那么最终的效果恐怕也未必理想。

所以我认为,在求学路上“喘一口气”再选择未尝不可。比如,技术性更强的理科与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如果能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工作数年再去进行深造,或许会发现更有现实意义的技术研发思路;本科阶段选择了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专业的同学,如果能以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去找寻自己热爱的专业方向,进而顺理成章地跨专业读研进修,或许也是重塑人生选择的关键一招儿。

《大学》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向伟大志向步步推进的根本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向内探索、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今天的年轻人,在“继续求学还是优先就业”“继续深造还是止步于此”等问题上,无论作何等抉择,终归要回归本心,问问内心深处的答案。如此,方能笃定不移地走向远方。

权奇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