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在西北长大、读书,从小就听说,在西海固因为穷苦,当地人对女孩读书的态度不过是“睁开眼睛,识得个洋码号就行”(洋码号即阿拉伯数字——记者注);也听说过当地为了改穷貌,盛行“三苦教育”(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步入新时代,西海固教育事业有什么新气象?又有哪些青年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带着好奇与探寻,我踏上了这片厚重的黄土地。
从郭睿、宋志荣、铁馨岩、王玲玲、康瑾等青年教师身上,我看到了85后、95后教师的共同之处——他们坚守在西海固教育一线,心中怀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期盼的朴素情感。在这里,村小95后教坛新秀是能带多学科的全能型选手;在这里,工作10年以上的特岗教师没有职业倦怠,与妻子同在乡镇寄宿制中学守护着更多学生;在这里,提及淳朴的师生情谊,90后县中教师动情落泪。而在自治区级重点中学,工作了7年的青年教师仍在努力提升学历、总结教学得失……我发现,这些站上讲台的年轻人,很帅!他们在三尺讲台努力实现着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通过座谈走访,我也看到了西海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短板。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每年村小、乡镇中学、县中都有教师因需要照顾家庭而调去县城或市区学校。愿意下基层的教师不是没有,但短期服务者居多,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向城区流动。另外,音体美教师依然是村小的稀缺人才,曹洼小学去年为课后服务社团外请的艺术老师,因特殊情况没能来,孩子们很失落。隆德二中教师平均年龄从17年前的近35岁,增长到目前的近46岁,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更是办好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关键。一名真正愿意把心留给学生的好教师,能影响一个家庭、一代人。透过这些青年教师扎根基层教育的故事,我看到了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更感知到,在新时代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青年教师与学生们相依相惜、温暖前行。与此同时,当地仍需要更多有志向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孩子们送去更多高质量教育资源。
中办、国办近期出台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当地一名教育工作者告诉我,过去,教书匠守着一所学校教一辈子很正常,现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在欠发达地区,要给青年教师按需合理流动的机会,也要想方设法用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